正当防卫的判定标准你知道吗?
正当防卫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件,这些要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构成正当防卫:
1. 起因条件:不法侵害现实存在
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客观的不法侵害,包括犯罪行为和违法行为。例如,针对侵犯生命、健康权利的行为,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、非法侵入住宅等行为,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法侵害必须是由人实施的,对于动物的攻击行为,通常属于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。
2. 时间条件:不法侵害正在进行
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。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,防卫行为就不再具有合法性。
在财产性犯罪中,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,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,仍可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。
3. 主观条件:具有防卫意识
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意识,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。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;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。
如果防卫人出于报复或其他非法目的,则不属于正当防卫。
4. 对象条件:针对侵害人防卫
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进行,不能针对第三人。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,也只能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。
5. 限度条件: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
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,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。只有“明显”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,才构成防卫过当。
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(如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等),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
特殊情况:特殊防卫
根据《刑法》第20条第3款,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属于特殊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
总结
正当防卫的判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五个要件,缺一不可。在实践中,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情,结合防卫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,依法作出合理判断。
上海煊宏律师事务所——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决方案
律师经验:刑事律师拥有刑事诉讼26年的丰富经验
全国客服热线:189164692854
刑事诉讼,民事诉讼,离婚纠纷,劳动纠纷,交通事故纠纷,民间借贷纠纷,合同纠纷经验丰富等。